海王營銷困境
發布日期: 2003-05-12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5807 次
這個曾被評為發展潛力第一的上市企業,到底輸在哪里?
憑借嫻熟的資本運作技巧,海王生物先后在股市上融得近16億元巨額資金。重金在握,
海王生物遂開始了提升主業的歷程,然而海王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卻并未能夠支撐起海王的
業績。這個曾被評為發展潛力第一的上市企業,到底輸在哪里?
海王業績大滑坡
2003年4月15日,海王年報公布。盡管還只是一個簡報,但海王的年報卻確鑿地印證了
營銷界對于海王的擔心:2002年海王生物業績下滑,每股凈利潤從2001年的0.36元降至
0.13元,業績下滑近64%。
與年報的黯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王在廣告的“熱鬧”。2001海王生物廣告投放達2億
元,海王銀杏葉、海王銀得菲、海王金樽等產品的廣告在央視上狂轟濫炸的情景,直到今天
還令人記憶猶新;2002年海王的廣告投放雖然下降不少,但海王牛初乳等廣告仍給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
海王的廣告轟炸并不理想,2001年海王生物的實際利潤不足預期利潤的50%,二次董事
會被迫向股東道歉;2002年海王生物的表現更是不堪。相比2001年海王4200萬利潤,2002
年海王中報利潤猛跌到1200萬,2002年第一季度,海王生物還首次出現虧損。隨著年報面世
,人們不禁要問:海王到底怎么了?
海王困境:沒有銷量的品牌工程
從公開的資料看,海王的第一桶金來就自于保健品行業。但海王生物對于自己營銷保健
品的能力似乎并不自信。據說,海王掌門人張思民先生融到巨資后自省:無論研發能力和生
產能力再強,也補不齊“市場營銷能力不強”這塊短板。為此他試圖通過巨額廣告投入,迅
速建立強勢品牌,以此補足企業“營銷”短板,并使企業獲取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這個思路的支配下,2001年海王在海王銀得菲、海王銀杏葉、海王金樽等產品上,投
入的廣告費高達2億元。然而市場無情,海王設計精美的廣告,卻因為營銷大策略失誤,而遭
遇消費者的冷遇。
2001年海王的主營業務收入雖然高達7.6億元,高于太太藥業、交大昂立等同業上市公
司,但其主要銷量卻來自“巨能鈣”。有消息透露,海王主推的產品———海王銀得菲、海
王銀杏葉、海王金樽等產品,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幾乎沒有。而為海王支撐臉面的巨能鈣,近
兩年受補鈣市場萎縮影響、銷量持續下滑,2002年海王年報的不振,也許原因正在這里。
海王生物對其旗下保健品的運作可謂別具一格。與絕大多數保健品企業,重視療效和利
益點宣傳相比,海王生物卻對企業品牌十分著迷。其旗下所有產品的廣告,均重視美感和創
意,而對于同業均十分重視的產品功效和利益宣傳,海王的廣告卻往往著墨不多。
以2002年5月上市的海王牛初乳為例,海王牛初乳的廣告拍攝不可謂不精美。釋小龍主
拍的廣告“人之初,喝母乳,現在就喝海王牛初乳”,拍攝精致、創意良好、記憶度頗高。
但到底為什么要喝海王牛初乳、喝了會有什么益處等關鍵點,海王卻不加說明。
因為缺乏利益點支撐,海王牛初乳的廣告轟炸造成的結局是:牛初乳的廣告眾人皆知,
但購買者始終寥寥無幾。有意思的是,眾多保健品廠家看到海王推廣“牛初乳”,紛紛搭車
趕路,推出“牛初乳”同類產品,卻因為海王牛初乳的廣告如同“蜻蜓點水”,并沒有完成
該類產品的市場教育,這些跟風者均表現不佳。
保健品企業需要品牌,而且今后品牌對于保健品企業將越來越重要。但無論何時,作為
功能性食品,產品利益的宣傳都應該是品牌的基礎。保健品行業內已經樹立品牌的少數幾個
企業,如上海交大昂立、養生堂、太太藥業等,在具體產品的運作上,無不體現著這一規律。
海王困境:產品策劃缺陷多
海王的營銷困境,不僅僅是因為片面重視品牌、忽視功效宣傳上。在海王巨額廣告費的
拉動下,如果產品選擇得當,概念研發到位,那么即使廣告不夠銳利有力,也同樣能依靠廣
告投放量的優勢,逐漸讓產品銷量獲取穩固增長。但海王生物對于產品的選擇、策劃,卻處
處透露出新手的草率和稚嫩。
以海王牛初乳為例,該產品針對兒童青少年,屬新概念產品。要讓消費者接受并購買,
就必須將產品蘊涵的新概念傳達給消費者,需要投入相當的精力和代價。運作這類新概念產
品,就有必要在產品策劃階段考慮三個問題:
1.概念研發
如何通過產品和消費者研究,讓產品概念更加銳利有力,更容易說服消費者;如何為產
品找到科學、簡單的產品理論;這是產品營銷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正如成長快樂的“專為中
國兒童設計”一樣,概念必須是科學、易于傳播的。
2.市場保護
如何用產品形態、產品概念、產品商標構筑保護壁壘,防止自己開拓的市場被競爭對手
跟進。如果產品缺乏保護壁壘,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跟進。自己辛辛苦苦教育市場,卻被別
人搶占果實,對于市場教育者,這是最不能接受的。
3.概念傳播
如何用比較低的成本,迅速把該概念傳達給消費者;這就有必要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狀
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以更集中、更有針對性的傳播手段和措施,降低營銷成本。
海王牛初乳是怎樣運作的?
在概念研發上,海王牛初乳稱:牛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是人乳的50倍,含有天然廣
譜抗病毒因子及生長因子,具有三大特殊功效和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可增強白細
胞的抗氧化活性;促進生長發育。牛初乳雖然價值昂貴,但產量極少,一頭健康奶牛
一年僅能夠提取2公斤,故被營養專家稱為“軟黃金”。
海王牛初乳的概念提煉還是比較準確的,但存在著功能延伸過多,利益點還不夠直
接、不容易理解等缺陷。按照概念銳利化的要求,要讓概念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就必
須將產品的概念、功能訴求等盡可能簡化,并用科學簡潔的機理作為支撐;而海王牛初
乳三大功能相互間關聯性不強,缺乏產品機理支撐海王營銷困境
在市場保護上,海王則幾乎毫無作為。因為牛初乳的概念和產品理論,直接訴求的
是原料牛初乳,競爭對手很容易跟風借勢,通過原料搭車來宣傳自有品牌。對于海王牛
初乳的競爭對手來說,海王的市場教育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只要海王宣傳牛
初乳,他們就可以通過終端攔截、價格戰等,以相同的產品名,輕松搶去海王牛初乳的
市場份額。
缺乏市場保護,無疑是海王牛初乳的軟肋。我們已經看到,自從海王牛初乳問世后,
同類牛初乳產品已經大量出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因為海王牛初乳的市場教育并不夠
徹底,這些小品牌也沒有突出表現。
競品的大量跟進,無疑分割了海王牛初乳部分市場。筆者注意到,最近海王牛初乳
已被迫投放“人參”“蘿卜”篇廣告,試圖區分海王牛初乳和其他牛初乳。亡羊補牢,
為時已晚。如果海王能在產品研發、概念提煉階段,就設好壁壘,何必如此手忙腳亂?
再看概念傳播。海王牛初乳繼承了海王生物一貫的品牌廣告思路,釋小龍主拍的電
視廣告很叫好、容易形成記憶,但因為缺乏功效訴求,受眾不知道領悟到“現在就喝海
王牛初乳”的好處,因此很難形成購買沖動;電視廣告缺乏利益宣傳,又缺乏平面媒體
配合,海王牛初乳的巨額廣告費絕大部分都被浪費了。
海王困境:終端、渠道不得力
海王生物作為全國性保健品公司存在,還是最近兩年的事情。海王的產品營銷轉狀
況不佳,雖然跟營銷策劃不力等直接相關,但在終端為王的時代,海王對于終端、渠道
建設不力,無疑也是海王營銷困境的根源之一。
筆者在終端發現,常有消費者在終端上指名購買海王牛初乳,但這些購買者常常會
被其他小品牌的牛初乳拉走。海王遭遇的終端攔截,也許是因為其對自己的品牌太過自
信。但實際上普通消費者對于保健品,除非是購買禮品或者消費者已習慣服用的產品,
對其他的任何產品,消費者都不會有太高的忠誠度。在產品功效宣傳并未深入人心的情
況下,海王牛初乳在報紙上被迫投放的“人參”和“蘿卜”的對比,怎能比上終端促銷
員面對面的“思想工作”?
在強調整合營銷的今天,單純依靠高空轟炸、忽視地面配合,早已成了極少數已牢
牢樹立領導地位產品的特權———比如腦白金這樣的送禮領導品牌。海王旗下的保健品
無疑尚沒有一種擁有這么穩固的地位。
海王遭遇的終端攔截從側面證明:海王對于渠道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還
缺乏一支得力的地面部隊來配合高空廣告轟炸。如何加強和改進渠道、增加終端控制力
無疑應成為海王今后改善的重要環節。
海王困境,并非孤立個案
海王保健品雖然運作不佳,但客觀分析下來,海王生物遭遇的營銷困境,并不是孤
立個案。最近兩年來,很多保健品企業,包括太太藥業、養生堂、長甲集團、太陽神集
團、匯仁集團、上海健特、盤龍云海等受人尊敬的行業領袖企業,在新產品推廣上都曾
投入巨資,但卻普遍遭遇營銷困境。
讓保健品企業遭遇困境的根源,一部分來自行業大勢:
保健品行業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著非常劇烈的行業波動。
2001年,保健品行業連續爆發“補鈣過熱”、“核酸風波”、“腦白金質疑”等,讓
消費者對保健品行業喪失了信心,從而讓保健品行業第三次遭遇信任危機。在消費者
多持幣觀望的情況下,不景氣已成各大企業常態。
從深層次分析,保健品行業生存的環境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政府管理趨于嚴
格、渠道壁壘加高、媒體費用快速上升、行業競爭激烈、消費者日趨懷疑……在種種因
素作用下,保健品行業已積累了足夠量變,進入質變時代。
今天的保健品企業該如何度過難關?以聚焦優勢產品、創新差異化、低成本營銷、
充分信息、整合社會資源為指導,用更專業、更有技巧的營銷模式去應對市場,已是行
業振興必由之路。
上海鉑策劃陳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