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商—孫明高:道術合一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這是對 “道與術”的辯證論述,簡單地說,道就是“太極”,是事物運行和發展的規律,術就是方法。在筆者與孫明高先生溝通時,孫明高先生表明,在管理過程中,如果能做到“道術合一”,就會“四兩撥千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是什么,道是定數,是不變的,是作用與效果,通過觀察萬事萬物的運行,可以察覺到“道”的存在,因為事物都有其運行的軌跡,這種運行的軌跡就會產生相應的效果。術是什么,術是變數,是可變的,是手段與方法,通過對道的理解,然后用術的方法和手段去使得事物趨向于道,這就使得事物會出現一種相對完美的狀態。
管理中的道術合一
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的是道理與方法的高度合一。就如同畫師作畫一樣,該濃艷時不惜筆墨,該疏淡時要惜墨如金,才能創作出一幅美輪美奐的作品。孫明高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追求“道術合一”人性化管理的踐行者。
孫明高先生為了實現公司的有效經營、精細管理、科學發展,將公司區域布局日趨合理,行業分布走向科學,業務渠道逐步穩定和暢通,穩步擴大公司的經營實力,自公司成立以來每年定位一個企業發展主題,指導每年度的經營管理工作。
1、創業的十年:2001年-2010年
2、成長的十年:2011年-2020年
3、發展的十年:2021年-2030年
商場中的道術合一
“道”與“佛”只在一心。此寂靜之心,去雜念之心,觀照之心,剎那剎那間之映射對象的來龍去脈之心,就是道,就是佛。“道術合一”,這個道,也就是這個意思。在此心觀照的基礎之下,才是看到和依靠客觀的信號、倉位管理、位置試探和確認、風險鎖定、限制虧退等具體的客觀的方式來做輔助、統一而辯證的交易行為。這就叫做“道術合一”。不是你所膚淺理解的所謂“道”貫通“術”、“術”反應“道”這么簡單的。同理,人活在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如果做到這樣,那就是具備超高智慧的人了。行為與事業,必然是成功的;個性,也必然是誠實和穩重的。
人才是一切,善用者得天下
孫明高先生作為中國天成大學的校長,對教育與人才管理有著深刻的認識:面臨這場全球的新興變革,對企業而言,當今的競爭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不論身處哪個行業的企業,管理者們最重要的職能就是人才管理,包括選才、納才、育才、勵才、用才和留才。關于選才,孫明高先生認為“放下自我,用客觀公正的態度讀人”這才是領導者必須做到的;關于育才和用才,孫明高先生表示,育才和用材更應該被重視,不少企業非常注重選才和納才的過程,但當人才加入企業后便不再有其他與之相關的人才管理程序了,而是任由其“自生自滅”,最終導致人才流失率高,企業的經營業績不能達到預期。
知行合一、道術兼修、內圣外王
經過與孫明高先生深入的交談,“知行合一、道術兼修、內圣外王。”是在筆者認為形容孫先生最貼切的詞語。
在孫明高先生身上體現的“知行合一”是知道的要和行動要一致。知行合一是要你去做事,筆者了解的孫明高先生學富五車,但真正成功的人不在乎你懂得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將所知化為所用。用現代的話講就是知和行的轉換率越大越好。
孫明高先生“道術兼修”。道術兼修是要你做對事,道是道理,術是謀術。道是做人的原則,是不變的,術是做人的技巧,是需要多變的,但不便的是“善”,善良、善學、善行、善用。道術兼修,就是做人的戰略和戰術要統一。
孫明高先生“內圣外王”。內圣外王是要你做成事,“內圣”是他的人格理想,“外王”是他的政治理想。在內能夠修養自己的品德,象圣人一樣;對外能夠建功立業促進經濟、文化發展。
去做事,是告訴你,僅僅懂的知識多沒有用,擴大你的影響力,就要去做事。做對事,是告訴你,你做的每件事要有意義,別為了眼前利益迷失了方向,要和你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戰略和戰術要一致。做成事,是告訴你,內心有高境界,體現在外面就是要成王、要成事。這樣才能內外一致,道術合一。
道商就是秉承“道”的思想與精神,運用“道”的規律和力量來經商治事,實現人生大成的智慧商人。以道經商,以商顯道;道商合一,利物益生。以道啟心、以心啟智、以智啟財、以財啟眾,眾皆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