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學府 筑夢啟航——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慶祝建校120周年師生校友文藝慶典
因為母校120周年華誕,離別了許久的朋友回來了,分開在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國度的兄弟姐妹又聚在一起。白發(fā)的先生、青春的學子,大家聚在一起慶祝母校的生日,禮贊母校的輝煌,也祝福母校的未來。
2015年10月2日晚,“巍巍學府,筑夢啟航”——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慶祝建校120周年師生校友文藝慶典,5000余名海內(nèi)外的校友及在校師生歡聚一堂,共賞豐富多彩的師生文藝節(jié)目,抒寫北洋情懷。
![1](/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19604.jpg)
晚會在視頻《龍躍北洋》中精彩開場,分為天降大任、天地輝煌、天之驕子、天大夢想四個篇章。詮釋了學校120年的深厚積淀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了學校對師生校友的關愛以及師生校友的愛校之情,描繪了北洋人——天大人胸懷理想,在新校區(qū)、新甲子再創(chuàng)輝煌的決心。在千余名師生校友的同臺演出中,晚會氣氛熱烈,高潮迭起。
校友參與,校慶是每個天大人展示自己的舞臺
舞臺上,演員從天大幼兒園、附屬小學、附屬中學的孩子,到80多歲的老校友;從青春學子到古稀院士……全都登臺表演。未能到達現(xiàn)場的海內(nèi)外校友,也錄制了祝福母校的視頻在現(xiàn)場播放。
![2](/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23644.jpg)
古稀之年的蘇萬華院士平時不茍言笑,做科研向來認真執(zhí)著。晚會上,蘇院士帶領各位老教師演唱了《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引來師生校友掌聲雷動。殊不知,為了演出成功,蘇院士帶著他的老伙伴們已經(jīng)準備了二十余天,直到演出前一晚他們還在音樂教室排練直至深夜。
![3](/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26509.jpg)
歌曲《鳳凰花開的路口》的演唱者是已經(jīng)畢業(yè)多年的朱金明等8位校友。他們都曾是北洋合唱團的成員,2006年因為熱愛音樂,8個人組成隊伍,參加了當年的央視“青歌賽”,并取得了第8名的成績。因為母校120周年校慶,8人再次聚在一起,而這距他們上次同臺演出已過去了8年時光。這8年間,各自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絲毫沒讓他們的默契減少;8年的分離和想念,反而讓他們更加懂得體諒,懂得融合,懂得珍惜。
![4](/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29370.jpg)
為了母校的此次演出,傅靜校友甚至離開出生剛32天的嬰兒,出醫(yī)院就來到天津為此次校慶晚會做準備。她說,“我們當年從天大走向社會,天大是培養(yǎng)我們的搖籃。面對母校120周年校慶,我們唯有獻上自己的感激與祝福”。
智慧汗水,幕后人員不畏辛勞追求精品
晚會中,音樂、視頻、全息投影等聲、光、電技術(shù)手段融入晚會創(chuàng)作,使每個節(jié)目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現(xiàn)。比如開場視頻《龍躍北洋》的制作任務由軟件學院師生承擔,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展示了北洋大學在民族危亡中應運而生、薪火相傳的歷程。晚會的音樂制作團隊成員,也都是以前北洋藝術(shù)團培養(yǎng)的校友,現(xiàn)在都是專業(yè)的音樂制作人。
![5](/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32563.jpg)
王同,知名紀錄片音樂制作人,前不久央視熱播的紀錄片《五大道》的配樂就是王同團隊制作的。此外他們還參與了像“舌尖上的中國”等大型影視作品的音樂制作。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澤群、路晨擔綱這臺聯(lián)歡會的主持人,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們也都是天大的校友。舞臺劇的導演,則是學校影視學院培養(yǎng)的學生劉昊,現(xiàn)在是專業(yè)的導演。與其說這是一臺校慶晚會,不如說這是一場師生校友頗具專業(yè)水準的大聯(lián)歡,這也體現(xiàn)了天津大學長期堅持藝術(shù)教育,以美育人的成果。
![6](/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35207.jpg)
美輪美奐的效果背后,是師生們?yōu)榇烁冻龅牟恍概ΑN枧_設計組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一個困難,部分電子顯示屏被北洋紀念亭遮擋住了。但是設計組巧妙地將紀念亭融入舞臺之中,反而讓舞臺更加立體生動。
師生互動,臺上臺下師生校友共祝母校生日快樂
讓每個觀眾都參與演出,讓臺上臺下都成為主角。就在一個月前,校團委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推送了10首校園原創(chuàng)歌曲,全校師生投票。票數(shù)最高的3首歌,才有機會在聯(lián)歡會現(xiàn)場實現(xiàn)臺上臺下,全場同唱,就像每年的畢業(yè)歌會全場同唱10首歌一樣。
最終,《海棠花開》《北洋之光》《下一站精彩》出現(xiàn)在了校慶晚會上。
校友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校友的情感也最值得學校珍視。120年校慶是校友的節(jié)日,師生的舞臺。在籌備師生校友文藝慶典之前,學校就想到了“邀校友回家”的主題,開展了“一家天大人”的活動。學校邀請全家都是北洋人——天大人的家庭回到母校,分享母校與家庭,“大家”與“小家”的感人故事。
2006級建工學院的的張雯雯和建筑學院的王劍就是一對從天大走出來的“一家人”。兩人相識相知于北洋合唱團,在大學收獲了一生的摯愛。作為微電影《海棠花》的主唱,張雯雯對學校充滿了感恩之情,雖然每天這一家人都要自駕來到新校區(qū)排練,深夜才能回家,但是自己最好的年華都留在了天大,回到這里能看到自己曾經(jīng)的同學,能看到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老師,他們愿意為天大,為120周年校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xiàn)場,除了精彩的節(jié)目,還準備了現(xiàn)場抽獎環(huán)節(jié)。送出的所有獎品都是天大學生制作的文化創(chuàng)意作品。有天大校歌八音盒、海棠花球、天大東門夢想卡片、手工銅刻天大書簽等等。這些禮品都是同學們?yōu)榱擞幽感I斩脑O計制作的。而那些有心有愛的學生創(chuàng)業(yè)者也為校慶制作了具有學校特色元素的大蛋糕為母校慶生。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母校”。這是一句埋藏在所有天大人心中的歌。無論臺上或臺下,處處充溢著天大(北洋)學子對母校的祝福與真情。
![7](/uploads/editor/2015/10/121624384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