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增長極的可能性
發布日期: 2003-08-07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4850 次
重振東北
8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黑龍江、吉林兩省的考察牽動著整個東三省
的神經。(感受中國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擊型波段……)
溫家寶總理先后考察了大慶石化公司、哈飛集團、吉林鐵合金集團、一汽集團公司等11家國有
大型企業,3日下午,于長春市主持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最高規格的會議。
溫家寶在會上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東部地區發展并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實行東西互動,帶動中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溫家寶說,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需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主要任務:一要繼續從戰略上調整
經濟結構,包括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所有制結構、調整國有經濟結構。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主線
和基礎。二要切實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環節。三要努力實現全面、協調
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長遠大計。四要積極搞好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這是振
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保證。五要加快發展科技教育事業。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條件。六要大
力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強大動力。(獨家證券參考,披露更多內幕……)
溫家寶的東北之行顯然給東北重振注入了強心劑。
4日下午,吉林省委書記王云坤在省委領導干部會議上表態,要抓住機遇,加快推進吉林老工
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改造,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吉林省經濟工作的重
大任務,也是難得的重大機遇。
目前,吉林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總體構想是:用8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到2010年,
把吉林老工業基地建設成國家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完成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既關系到當前面
臨的各種矛盾的有效緩解,又關系到吉林的長遠發展。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關鍵是觀念創新和
體制創新。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發展新型產業。要堅持開放帶動,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兩種資源來推動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
造就第四增長極
遼寧省省長薄熙來此前表示,在國家確定重振東北的國策后,東三省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
角及環渤海地區之后的中國第四增長極。而溫家寶此前在考察遼寧時指出:“實現老工業基地的
振興最根本的是靠改革。”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宋冬林博士認為,東北作為國家的老工業基地,在整個國家經濟發
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長期的向外輸血造成東北地區企業設備老化,負擔沉重,后勁
不足。此外東北受前蘇聯經濟模式影響比較大,計劃經濟色彩比較重,雖然改革開放已有20多年,
但政府、企業、個人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整個社會有濃重的官本位意識和抑商思想。
“觀念改變根本上還是要依賴于決策者的制度設計。”“東北三省重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黑吉遼三省的現代大工業布局已經成型,遼寧省的制造業、吉林省的汽車業、黑龍江省的動力產
業相得益彰,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宋冬林就此認為東北的投資回報率應高于國內其它一
些地區。而時下被視為負擔的千萬產業工人如果與資本達到有效結合,會顯露出更大的比較優勢。
與此同時,發達的農業也為工業提供了雄厚的發展基礎。關鍵的一點是東北地區人均的收入一直
比較低,窮則思變,人們對致富、變革有著強烈的渴望。
參照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發展經驗,宋冬林認為東北的振興一定要做整體考量,
避免各自為戰和重復建設。考慮東北一直為整個國民經濟輸血的因素,國家應該在減輕歷史負擔的
同時給予東北更多的政策和財政支持。
“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經濟發展要靠特殊的因素來拉動,現在中央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和西部大開發相提并論,顯然賦予了其重要的歷史使命,在調整產業結構,改變資源依賴型工業
模式后,東北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決不是一句空話,它的意義也遠遠超出了經濟范疇。”
宋冬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