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給股市定位:股市功能究竟是什么?
發布日期: 2003-08-07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4725 次
最近一則“7月份證券市場籌資額創下今年單月新高”的新聞頗為令人深思。7月股市重心
下移,波幅收窄,開盤1485.52點,收盤1476.74點,是3月份以來最為淡靜的一個月。但7月
份首發、增發、配股與可轉債合計融資額為110億元,創下今年證券市場融資額單月新高,較
6月份環比增加28.9%。(感受中國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擊型波段……)
這就涉及到一個敏感而又基本的問題,即評價證券市場發展的標志,是融資額的增減還是
投資者財富的增長?抑或兩者兼具?自2001年6月2245點開始陷入僵局的股市已持續兩年,
這表明一些事關股市定位、發展的原則問題,需要重新討論、確定。例如:
正本清源重新給股市定位
股市為企業融資服務的定位決定了其是一個資金凈損漏市場,財富效應永遠是一場夢。
股市定位已決定了擴容的快慢、籌資的多寡是衡量股市發展的最重要指標。正因為如此,滬
深股市迄今不足13年,截至7月31日,僅A股已有1237家。而最富有的美國,歷時100年時
間才有800只股票;香港股市發展速度已夠快了,但擁有800只股票,也花費了33年。
股市功能究竟是什么?1.優化資源配置,為基礎較好、技術先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
提供融資;2.為優秀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給企業發展提供示范效應;3.價值再發現,促
進股市活躍;4.讓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形成財富效應。(獨家證券參考,披露更
多內幕……)
股市定位不重新確定,則擴容不顧市場承受能力的“大躍進”,就不可能根本改變。
7月融資額創年內新高就是又一個例證。
保護投資者利益落到實處
社會生活中,凡弱勢群體,都予以強制保護。但目前股市投資者地位連消費者都不如,
因為后者有消協撐腰,受《消法》保護,但狀告銀廣夏、大慶聯誼的投資者迄今有無進展?
國外成熟股市有很多法規條款都是針對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證券行政機關更是像扶七八
十歲的老太太過馬路一樣保護中小投資者。毋庸諱言,我們股市中流通股投資者的地位邊緣
化傾向正在加劇,最終必然導致財富虧損,信心挫折。
建議構建流通股股東表決制度,例如涉及流通股利益的上市公司融資計劃、分配方案、
高管薪酬標準等都應該在流通股股東表決通過的前提下才能實施。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以
流通股股東為本位的市場基礎。反之,保護投資者利益只能是一句空話,總有一天,投資
信心喪失殆盡。
培養多樣化的投資主體
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曾被認作是促進股市穩定的重大發現,事實如何有目共睹。道
理很簡單,不論何種投資主體進入股市則其天責就是逐利避險。成熟股市發展經驗表明,
重發展機構投資者輕發展中小散戶投資者,則市場活躍性就會下降。現行開放式基金遭遇
日益強大的凈贖回風暴(例如截至今年6月30日,有可比性的25只開放式基金被凈贖回
91.88億份,與其首次發行規模相比,已被凈贖回216.64億元),另外封閉式基金貼水
20%交易窘狀表明,此路正在遭遇“瓶頸”。相反新增投資者開戶數環比持續大幅銳減,
例如截至今年6月末,投資者新開戶數僅124.02萬,較去年底僅微增2.66%。與此同時,
眾多中小投資者持續憤然退出股市是不爭的事實,據有關統計,到去年第四季度,經常
交易的賬戶已經下降到不足200萬戶。因此,培育多樣化的投資主體,打通貨幣市場與
資本市場通道應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