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業應懂得利用無形資產
發布日期: 2003-06-10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4986 次
任何一個企業的價值都是由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構成。無形資產由于現行會計制度的制約,
又可分為財務報表上的無形資產和報表以外的無形資產。由此所帶來的問題是企業如何將其無
意識的創造無形資產的行為變成一種有意識的增值,進而整體提高企業的價值,并從中獲取利
益的最大化。這一點始終是中國企業最為薄弱的環節。或許在中國,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自覺
或不自覺地運用無形資產,但這種類型的企業畢竟太少,或尚未形成綜合的整體的去經營無形
資產的理念,這可以以有些上市公司連一件注冊商標都沒有為例證,更何況加強對專利、專有
技術乃至對企業的銷售渠道、管理技術等進行保護了!深圳曾經拿出五家優質的大型國有企業
的股份,向境內外大型戰略投資者進行配售,引起有關人士的關注。有意思的是,人們關注的
目光一致投向了這些企業的無形資產:相對或自然形成的壟斷或特許經營權,如水務、能源,
已形成的廣泛的銷售渠道,如燃氣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已開始逐漸從傳統的“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觀念中解脫出
來,而漸漸把銷售渠道、顧客名單、人力資源及管理能力看成無形資產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由此形成一系列連續的無形資產(資本)組合。并以以下3個標準為考察其無形資產組合的最
佳方案,這三個標準是:無形資產轉移的潛在能力,管理目標及增加股東的價值。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已陸續出現了一些指導企業去經營無形資產的機構或組織業。
已形成廣泛影響的一個是瑞典的SKA(Sveiby Knowledge Associates)全球性知識管理咨
詢顧問組織,二是美國的原安達信,沙利文(Sullivan)智力資本管理集團等。這些組織或
機構的作用就是協助企業將其無形資產轉化為持續性營業收入,進而全面提高企業的價值。畢
竟在現在,“智力資本在與金融資本分庭抗爭,而且將很快超過金融資本,成為‘新經濟’時
代中企業獲得成功的主要基礎”(奧舒奈西)。值得慶幸的是,由北京、深圳相關中介機構及
媒體看到了這一國際動向和趨勢,它們組建的無形資產戰略經營服務聯盟也開始從法律、會計、
評估等不同的領域發揮各自優勢綜合起來對企業的無形資產經營服務,指導企業去辨識、培育、
衡量及利用無形資產。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運用創造性的勞動和自己的智慧去幫助企業實現“知
識就是財富”。 (全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