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企業創新要開四道“渠”
發布日期: 2003-06-06 稿件來源:綜合管理部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5052 次
如果說微觀層面的理性和宏觀層面的理性相矛盾是科技創新資金來源不足的主要癥結,那么
通過增加科技創新資金來源的制度創新才能改變我國研發(R&D)經費占GDP的比只有百分之一
左右的尷尬局面。激勵企業創新要開四道“渠”:
“創新退稅” 企業把一個新產品推向市場要經過很多環節,都需要資金的注入。如果企業
沒有較為充足的科技創新資金,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將無從談起。
“創新退稅”指工業企業把其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比如3%),稱為科技創新稅,法定存
入國有銀行的本企業專用賬戶(科技創新賬戶),當該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發生費用后,經本
地“法定”專家組認定(確實是科技創新所發生的費用)后,科技創新賬戶下的存款可返還給該
企業。為了增加科技創新資金使用的靈活程度,這筆資金可以越年使用,企業間也可以相互借貸
一定額度搞科技創新活動。作為過渡性方案可以先從國家、地方重點企業和上市企業等試點。
2002年我國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是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按照3%的科技創新稅估算,約為3000
億人民幣,尚不到我國每年總投資的十分之一。
公共實驗室 對于小企業或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建一套研發設施是不現實,大企業對于種
類繁多的研發設施也沒有必要搞“大而全”,出于研發的宏觀效率考慮有必要建設一些公共實驗
室、公共試驗車間。公共實驗室、公共試驗車間體系的布局要針對本地區的產業特點來建設,也
可以通過和本地的學校廠礦企業進行協作、共同建設。
應用技術網 任何技術活動都會存在未知,都需要請教。建立一個嚴格分類的應用技術網站,
對我國提升整體技術水平作用巨大。我國超萬人的企業很多,這些企業如果建立自己的應用技術
答疑網,對本企業的技術進步會產生推動作用。各個大小行業協會都有必要建立本行業應用技術網。
“核心技術工程” 我國核心技術產品進口數額大,這不光要花費大量的外匯,而且影響國
家經濟安全。從上世紀80年代的彩色顯像管、空氣壓縮機、冷軋薄板等,到90年代轎車發動機、
大規模集成電路、萬門程控交換機、微機用的中央處理器等等高技術、高投入、用戶多的工程項
目可認為是核心技術工程。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剛開始組建時,政府召集在名古屋附近的一些廠商出資入股組建了豐田汽
車公司,其中每個廠負責一部分零配件的加工,而豐田公司只負責汽車設計、汽車發動機的生產、
汽車組裝和汽車銷售,而“核心技術工程”的資本金來源于相關企業,降低了籌資的難度。如果
沒有政府有效的誘導,那些分散的企業,獨資要想搞核心技術工程恐怕要等幾十年。
誘導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至少可以做如下事情:核心技術工程的資本金由幾個、幾十個重要
用戶入股形成;各主要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科研和重點企業的核心技術攻關緊密結合;政府在
不違反WTO規則范圍內,以財政補貼、貼息、減稅等方式對核心技術工程予以支持。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