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迎來“全民休閑時代”
發布日期: 2011-11-17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1993 次
我國城市已具備現代
休閑的各種功能與要素,圖為第八屆天津五大道旅游節上,一名演員和小朋友互動游戲。 劉東岳攝
上世紀末,一位名為格雷厄姆·莫利托的未來學家曾大膽預言:休閑將是新千年經濟發展五大推動力的第一引擎。這位未來學家甚至還給出了一個時間表:2015年后,人類將走過“信息時代”的高峰而邁入“休閑時代”,休閑產業將主導世界勞務市場。離2015年“休閑時代”越來越近了,但對于它的到來,我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
近日,在江蘇南京召開的2011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上,多名業內專家與20位市長代表就“休閑消費與城市競爭力”這一主題,從國家戰略、休閑拉動消費、休閑產業轉型及城市競爭力等角度進行了深度探討。
“這樣的休閑發展論壇,我們已經連續辦了4年。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改變當下對‘休閑’的片面認識,提升全社會對‘休閑’的關注和重視。”中國休閑城市聯誼會秘書長、《小康》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早在2006年,舒富民和他的團隊聯合業內專家及相關研究機構,分別從休閑時間、休閑方式、休閑滿意度、休閑的服務與管理等不同視角,對我國的休閑狀態進行了評估,完成了國內第一份“中國休閑小康指數”,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2006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休閑元年”。
5年過去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舒富民們所期盼的“休閑時代”正漸行漸近。不過,在這場邁向“休閑”的社會轉型背后,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重識“休閑”——
從理念認知走向大眾實踐
對于什么是休閑,至今仍無統一的回答。不過,這并不妨礙人們對于休閑的追求。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曾組織過一個關于“生活時間分配”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閑暇時間為6小時6分,其與工作、個人生活必需、家務勞動等四類活動時間分別約占總時間的21%、44%、10%和25%。從終生時間分配來看,工作時間僅占人生的十分之一,生活必需時間幾乎占到一半,閑暇時間約占三分之一,休閑正成為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元素。
事實上,作為生理和心理概念的休閑生活,我國自古有之;而作為產業和業態概念的休閑經濟,在我國也只有30多年歷史。據介紹,休閑最初是作為旅游產品形態提出的,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以鄉村旅游、假日旅游為代表的大眾休閑,目前已經成長為一個覆蓋廣泛、種類繁多、發展迅猛的休閑大產業。
在經濟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人們對于休閑的需求是不同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忙于建設和生產的人們,幾乎無暇休閑。現在,我國人均GDP超過4300元,每年還有115天假日和5至15天的帶薪休假,整體上已達到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已經超過21億人次,公民出境旅游5700萬人次,接待入境旅游l.3億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近500億美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l.5萬億元。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一位,旅游外匯收入居全球第四位。
“旅游業的不斷增長,說明我國居民對旅游、休閑活動的巨大需求,也表明包括旅游在內的休閑消費正成為國人消費結構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教授說。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休閑經濟發展。2007年3月、2009年3月,溫家寶總理兩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休閑等消費熱點”,“加快發展旅游休閑消費”。2009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適應群眾生活的多樣性、個性化需要,增加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消費,引導消費結構升級”。當年,國務院開始醞釀制定“國民旅游休閑計劃綱要”。
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實施,為我國休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地方政府對于發展休閑經濟的愿望強烈,紛紛制定了打造休閑城市的目標,對休閑業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均有了較大提升。杭州、南京、成都、昆明等城市在發展休閑經濟過程中脫穎而出,在倡導休閑生活、引領休閑城市發展、打造休閑文化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大城市的示范和帶動下,各地中小城市正在把休閑作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有些城市已經從以旅游型為主的城市開始向全面休閑型的城市轉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表示,從中國城市居民休閑的參與度、休閑理念、休閑方式、休閑內容等方面綜合來看,我國城市已具備現代休閑的各種功能與要素,但就現代休閑而言,我國還只處于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