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即將開打物流戰 校園派件成電商短板
按照天貓的統計,去年“雙11”成交的包裹量達到7800萬個,足以裝滿5000架波音757客機。而據中國郵政快遞報預測,今年“雙11”當天至11月21日,全網將產生約4億單快件,交易額有望超過300億元,遠遠超過去年的191億元。
網購大盤如此紅火,作為網購的主力軍,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助推能量功不可沒。支付寶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在校大學生網上消費的普及率已超過55%。不過,由于大部分學校規定快遞員不得進入校園,學生上課時間不能隨時取件等問題,以致于最后派件渠道的不通暢,成為橫亙在電商領域的一塊大山。
“雙11”開打物流戰
“雙11”商戰從臺前的“價格戰”,打到幕后的“物流戰”,“最后一公里”的快遞戰火已提前點燃。
圓通快遞對外宣布,將于下周再增加兩架737貨機執行時效快件轉運,備戰“雙11”;已擁有貨機31架的順豐可能出招更猛,宅急送電子商務部總監王志達爆料稱,順豐將對淘寶包裹快遞價格全面實行五折優惠。但這一消息并未獲順豐方面確認,其媒體負責人僅表示,“順豐為備戰‘雙11’,已經做好了全面準備。”
戰火繼續蔓延。京東商城宣布,在10月26日~11月30日簽收的訂單,商家的配送費由京東承擔。很快,天貓出來迎戰,宣布從23日起推出“當日達”服務,整合社會物流配送資源,欲與京東、蘇寧易購、易迅網等自建物流電商一較高下。中國郵政快遞報預測,今年“雙11”當天至11月21日,全網將產生約4億單快件,交易額有望超過300億元,遠遠超過去年的191億元。
校園派件成短板
不過,與網購市場火紅背道而馳的是,快遞管理混亂、校園配送難等行業癥結也一覽無遺。南都記者在廣州大學城看到,生活區與教學區交界的馬路一隅,京東、唯品會、亞馬遜、聚美優品等電商派送來的包裹散落一地,沒有任何標示,沒有任何保件設施,學生得自己“撿件”。
“進校派件會影響校園與學生安全,雖然有學生會抱怨,但也沒辦法,這是學校規定,不許快遞員進出。”一統快遞運輸經理黃永有告訴南都記者,學生網購“兇猛”,拿錯包裹的現象時有發生。
支付寶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校大學生網上消費的普及率已超過55%。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普及率達88%;北京以87%的普及率排全國第二。而在廣東,每100位在校大學生中就有67個使用網上消費,其中,廣州在校大學生的網上年人均消費為2930元,平均每個月上網消費3次,每月消費244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結果還顯示,大一學生網民中網絡購物比例不到1/5,到了大四,網絡購物比例已然高了近一倍。這一點也充分顯示了大學生群體的巨大網購潛力。但“這就像沙漠上蓋高樓,校園派件問題不解決,學生網購的火熱終將是表象。”高級物流分析師王若愚給南都記者分析,或許,校園內應專門設置領取包裹的管理機構,免費提供派發包裹的服務。但是,設立一個機構肯定得花更多人力成本,這筆錢要從快遞公司那里拿,也就間接人為制造、提高了快遞公司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