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的未來趨勢
發布日期: 2011-12-15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403 次
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 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當前,物聯網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王繼祥分析認為,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四大趨勢。
2010年,我國物流信息化在產業升級的宏觀環境下,信息化浪潮應時而動,圍繞制造、商貿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數據的集約化管理推進內部物流資源整合與優化,以及物流企業如何與客戶的信息數據整合推進供應鏈建設這兩大主線,加快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在這一進程中,物聯網的興起引發物流信息化整合進入一個新周期,在這個階段,信息技術的單點應用將會逐步整合成一個體系,以追求整體效應,從而帶來物流信息化的變革,推進物流系統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發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統。
物聯網推動智慧物流變革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也是中國物聯網在2003~2004年第一輪熱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根據物聯網發展現狀,在分析國內外物聯網發展對物流業影響的基礎上,中國物流技術協會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因此在2009年10月,該協會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開始在物流業全面倡導智慧物流變革。
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王繼祥認為,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 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很多物流系統和網絡也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定位、無接觸供電、光纖、數據庫、傳感器、RFID、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這種集光、機、電、信息等技術于一體的新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的體現。
2010年,在物流領域相對成熟的物聯網應用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方面,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為保障食品、藥品等的質量與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為破解食品安全的瓶頸,2010年9月26日,商務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出《關于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并推動上海、重慶、大連、青島、寧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無錫市10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開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
在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方面,采用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對物流過程中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目前,全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可視管理網絡還沒有,但初級的應用比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業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鏈的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系統等,初步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物聯網正在助推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這是基于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物流與生產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例如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物流中心,就實現了機器人碼垛與裝卸,采用無人搬運車進行物料搬運,自動輸送分揀線開展分揀作業,出入庫操作由堆垛機自動完成,物流中心信息與企業ERP系統無縫對接,整個物流作業與生產制造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這也是物聯網的初級應用。
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建設離不開物聯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著大量的個性化需求與訂單,怎樣能使供應鏈更加智慧?怎樣才能做出準確的客戶需求預測?這些是企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后勤保障網絡系統支持。打造智慧供應鏈,這也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解決方案重要的組成部分。
此外,基于智能配貨的物流網絡化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物流作業中手持終端產品的網絡化應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區推動的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模式。如廣東省以“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數據交換中心” 建設為紐帶,依托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的平臺,在全省二十一個地級市建立相應的市級“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聯網示范工程,聯合全省代表性企業共同推進的大型物流信息化項目正在全面推進中。
目前,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在物品可追溯領域的技術與政策等條件都已經成熟,應加快全面推進。在可視化與智能化物流管理領域應該開展試點,力爭取得重點突破,取得有示范意義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設方面需要物聯網理念進一步提升,加強網絡建設和物流與生產的聯動。在智能配貨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應該統一規劃,全力推進。
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的未來趨勢
當前,物聯網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隨著物聯網理念的引入,技術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物聯網將給中國物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王繼祥分析認為,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如下四大趨勢:
一是智慧供應鏈與智慧生產融合。隨著RFID技術與傳感器網絡的普及,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礎,而網絡的融合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企業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業經營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業。
二是智慧物流網絡開放共享,融入社會物聯網。物聯網是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如一些社會化產品的可追溯智能網絡能夠融入社會物聯網,開放追溯信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手機終端,實時便捷地查詢、追溯產品信息。這樣,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就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智能系統了,它將與質量智能跟蹤、產品智能檢測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融入人們的生活。
三是多種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傳感技術、藍牙技術、視頻識別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例如溫度的感知用于冷鏈物流,侵入系統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盜,視頻的感知用于各種控制環節與物流作業引導等。
四是物流領域物聯網創新應用模式將不斷涌現。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物流革命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以上幾種模式。實踐出真知,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更多的創新模式會不斷涌現,這才是未來智慧物流大發展的基礎。
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積極探索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新模式。例如有公司在探索給郵筒安上感知標簽,組建網絡,實現智慧管理,并把郵筒智慧網絡用于快遞領域。當當網在無錫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與電子商務網絡融合,開發智慧物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模式。無錫新建的糧食物流中心探索將各種感知技術與糧食倉儲配送相結合,實時了解糧食的溫度、濕度、庫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糧食配送與質量檢測管理的智慧物流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