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消保局局長:應完善互聯網金融法規
“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于2013年7月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消費者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表示,應完善互聯網金融法規,不能無原則保護消費者。
焦瑾璞稱,最近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快,但是隨之而來的一些風險也不斷的涌現,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先后是通信的聯絡,信息的傳媒,大眾的利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徹底改變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果說以前更多的是實物,現在通過了互聯網金融貨幣改變了消費本身。更多的互聯網消費也轉變成了互聯網金融消費。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給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帶來了危機。剛才大家都談到,比如說電子銀行,網上銀行,還有手機銀行,代替了一些物理網點的機構,這個模式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便民程度,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金融交易的電子消費領域。將來更多的互聯網貨幣,包括人人都可以做這種金融交易,人人都可以成為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但是金融交易內在的復雜多樣和專業性仍然存在。再與高技術的互聯網行業結合在一起,金融消費者準確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難度在加大。安全、個人信息泄露、資金虧損的風險也日益暴露。
焦瑾璞強調,由于參與者眾多,一般涉及面廣,影響著多個重大利益問題。未得到妥善的處理,可能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造成較大沖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因此互聯網金融時代,要更加關注和重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這里面還有一個,參與者活動的人數眾多,這里面已經在理論上有一些定論。比如說羊群效應,弱視群體的保護等等。我們是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不是消費局。金融消費這項業務和產品,既有權利也有責任。保護金融消費權益。我們非常密切的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新,也把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問題作為央行消保局研究的重點課題,目前正在組織骨干力量開展項目研究。
對互聯網金融保護的問題,焦瑾璞覺得至少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的保護,應當關注下列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應該推動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框架。目前我們國家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缺少上位法,更沒有專門針對業務的法律內容。因此在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應適時出臺相應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的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界定互聯網金融的問題。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是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建立消費者保護的協調合作機制?;ヂ摼W金融作為新型的金融理念,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監管缺位。因此必須盡快的明確現有的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既包容創新,又確保監管到位,同時因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跨行業跨市場的特征,各個部門必須建立良好的金融協調保護機制。一般來說法律都是有滯后期的,必然有一段的監管空白期。這個期間叫空檔期,更容易出問題。
第三,暢通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投訴受理渠道。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因為某種原因導致金融產品和服務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產生分歧。在這方面現在人民銀行的金融消費權益是已經開通了西安、武漢和上海三個地方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咨詢投訴電話是12363。現在已經開通了兩個月,初步統計在兩個月里有效投訴大約200多件,有效投訴,有的是打電話咨詢的,有些投訴是不符合處理的條件的,有200件。關于第三方支付的投訴超過40%,這個還是比較大的,近兩個月。下一步還要開發網絡12363.org,還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投訴。將來必須將暢通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投訴,受理渠道,作為在該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健全投訴處理工作機制。使互聯網金融消費能夠投訴有門,監管部門也能夠結合投訴開展相應的監督檢查。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打基礎,明年開始講會有一些實質性的工作和監督檢查。
第四點要開展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教育,提高其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ヂ摼W金融消費者人數眾多,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渠道和方式不一。并將互聯網知識和金融知識充分結合,針對目標群體,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切實提高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對消費者的保護也不是沒有原則的保護,沒有邊界的保護。從初步的工作發現,有些投訴者存在著無理取鬧。如果大家把風險提示的更充分的情況下,是你自己的責任,應該承擔責任。所以在最近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個冷靜期的概念也可能適合消費者權益金融保護這方面的。因此還是要督促引導互聯網金融提供者處理好營銷和教育的關系,強化教育職責,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合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資源,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消費者教育活動。